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 文化熱點 ->  通知公告 -> 正文
大同天鎮:一段“修錯”的長城構成罕有美景
2023-04-17 10:47:14  |  作者:李秋云 來源:中國文化報河北記者站  |  瀏覽:27455
0
摘要:山西省最北端的天鎮縣,地處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歷來為“邊疆極沖之地”,古堡林立,長城蜿蜒,現存保存完整的明長城62.2公里,沿線還有戰國、漢、北魏、明等長城遺址。在天鎮縣城北11公里,李二口明長城隨山體走勢雄渾蜿蜒,以“奇、偉、雄、絕”而聞名,整體呈倒“y”形。南北走向的一條憑山借勢沿二郎山脊蜿蜒起伏,東西走向的一段1632米的長城被稱為“錯長城”,沿山腳向東延伸。傳說當年長城修筑到此處,一位將官進家喝了一碗水的功夫,士兵們就誤修出了這一段長城?!靶掊e”的長城在全國長城“家譜”中極為罕見,因…

遠景.png

山西省最北端的天鎮縣,地處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歷來為“邊疆極沖之地”,古堡林立,長城蜿蜒,現存保存完整的明長城62.2公里,沿線還有戰國、漢、北魏、明等長城遺址。

在天鎮縣城北11公里,李二口明長城隨山體走勢雄渾蜿蜒,以“奇、偉、雄、絕”而聞名,整體呈倒“y”形。南北走向的一條憑山借勢沿二郎山脊蜿蜒起伏,東西走向的一段1632米的長城被稱為“錯長城”,沿山腳向東延伸。傳說當年長城修筑到此處,一位將官進家喝了一碗水的功夫,士兵們就誤修出了這一段長城。

“修錯”的長城在全國長城“家譜”中極為罕見,因此李二“錯”墻也成了大同“長城奇八景”之一。雖然民間傳說十分有趣,但實際上,“修錯”其實是明代防御政策調整的反映。

春天.png

據史料記載,嘉靖二十五年,宣大總督翁萬達深感大同鎮邊防羸弱,奏請朝廷重新增筑邊墻(長城),工程從大同東路開始,進展至水磨口(李二口西10千米)時,關于長城的走向產生分歧,原定方案向東沿南洋河直行。如此一來,雖節省工費,但李二口北面的西洋河將無險可拒,門戶洞開。于是翁萬達請示長城改線,新方案從李二口轉折,翻山越嶺后橫跨西洋河,既拱衛天鎮側翼,又加強宣府鎮西面的防護。

兩個方案最終擺在朝堂之上,嘉靖帝欽定,同意翁萬達的建議。這一決策讓李二口長城成為今天的模樣,也使它成為明代為數不多由皇帝直接參與的長城建設項目。

春.png

長城在這里修“錯”幾公里,形成了一段世間絕無僅有的長城美景。李二口長城腳下春季杏花白,秋季杏葉紅,與長城相映成趣。每年四月,蒼涼山峁上、溝壑間到處都是怒放的杏花,層次感鮮明,萬般綺麗。據考證,這些老杏樹至少都在百年,即使迎著低溫,依舊怒放。

村莊和長城.png

這段“多余”的長城雖在歷史中被舍棄,但如今依托李二“錯”墻,一個長城民俗文化村在這里逐漸興起,成為旅行者魂牽夢繞的遠方。近年來,天鎮縣積極挖掘長城文化,把長城元素與古村落文化內涵有機融合,重現“青磚灰瓦、窯洞炊煙”的塞北明清風貌。建設了邊貿商業街、榆柳杏果園、民俗窯洞客棧、環村車行道、山溪親水帶、攝影游憩點等景觀設施,再現了亭臺樓榭、小橋流水、榆柳繞村、文墨飄香的特質,溪流、草灘、林地、幽谷的原生態景致,成為觀光、采摘、休閑、娛樂、餐飲一體化的旅行目的地。沿著李二口“錯長城”一路行走,滿坡杏花處處開。

民宿.png

李二口長城是大同發展長城文化旅游的一個縮影。大同,自古便是南方農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分割線,為九邊重鎮之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由此,大同境內也就遺留下來了歷朝歷代的古長城遺跡,堪稱是一座天然的長城文化博物館。

近年來,全市持續推進重點項目、核心園區建設,加快文旅產品打造,實現“長城+”深度融合,加強長城遺產保護,深挖長城文化內涵。云岡文化旅游節、長城攝影展、守口堡杏花節、李二口長城文化節、平型關文化旅游節、左云自行車公開賽等系列節慶活動先后在長城沿線舉辦。

夏天.png

目前,位于李二口村東的大同市長城博物館主體建設已經完成,進入裝修和布展階段。博物館占地1.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8851.8平方米,按照8個板塊6大功能進行布展。隨著大同市多個領域與長城融合的推進,一條融通文化、文明、文脈的長城文旅廊道正在加速形成。

(圖片由趙艷宏拍攝)

作者:李秋云

微信

微博

上一頁:最是一年春好日

下一頁:沒有了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播放_美艳护士长在我下身耸动_亚洲色图 欧美色图 自拍偷拍_欧美性爱一级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