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城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深入挖掘長城文化內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弘揚民族精神,助力河北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12月7日,按照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部署,由河北省群眾藝術館(河北省非遺保護中心)主辦的“多彩非遺 壯美長城”非遺作品主題展在該館正式開展。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和眾志成城、堅韌不屈的愛國情懷。2021年,河北在全省開展了“多彩非遺 壯美長城”非遺作品主題創作征集活動。廣大傳承人積極參與,精心創作了優秀非遺主題作品300多件(組),涵蓋了近100個非遺項目。此次展覽的百余件作品均從新創作的作品中精選,以傳統技藝、傳統美術類非遺項目為表現形式,以長城文化、紅色精神為主題,既有巧奪天工的硯雕、木雕、銅雕、蛋雕、石影雕、鐵板浮雕等,又有精美雅致的刺繡、剪紙、內畫、烙畫、布糊畫、金石博古畫等。作品內容豐富,構思新穎,通過這些形式多樣的藝術作品,充分展現了壯美的長城形象,歌頌了偉大的長城精神,呈現了厚重的長城文化。 參展作品主題鮮明,思想精深,技藝精湛,涌現了一批精品力作?!叭祟惙俏镔|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蔚縣剪紙作品《長城萬里圖》全長10米,由高佃亮歷時一年多的時間創作完成,作品為黑白色調,從山海關到八達嶺再到大境門,將長城沿線的重要節點一一呈現,充分展示了長城的巍峨雄偉之姿,展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堅毅品格。郭海博創作的鐵板浮雕作品《長城腳下美麗鄉村》,通過手工錘鍛、拋磨、燒色、勾鏨陰紋輪廓等16道工藝,幾經雕琢,一幅凹凸雅韻、形神兼備、黑白相間,表現長城腳下山村農忙季節生活場景的作品精彩呈現。石家莊刺繡30米長卷《絲路山水地圖》,是邢氏刺繡代表性傳承人邢蘭芳歷時三年,一針一線精心繡制完成,作品涵蓋了長城嘉峪關等211個地理坐標,眾多古絲路上的重要城市。習三內畫藝術博物館創作的長城系列內畫屏風、水晶球、擺件等作品,選取長城最具代表性的景觀金山嶺長城、山海關等,將中國傳統水墨畫與西方油畫技法融會貫通,把長城的厚重與自然景觀充分表現了出來。滕光宇、郝如香創作的布糊畫《建黨百年 萬代輝煌》作品長3米多,寬1.5米,巍峨的“高山”、蜿蜒曲折的“長城”、挺拔的“青松”呈現出氣勢磅礴的視覺沖擊力,表現出長城的雄偉之姿,象征著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豐寧鐵藝燈籠傳承人張桂貞、鄭文錄以長城烽火臺為題材,將繪畫、剪紙、編織、刺縫等藝術元素融入其中,制作出精致繁復、造型別致的鐵藝燈籠《萬里長城》。近年來,張桂貞以“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為依托,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實現了家門口就業、指尖上增收,成為全縣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為了展示此次活動的豐碩成果,按照常態化疫情防控有關要求,公眾可電話、線上預約,免費參觀。手機端預約方式:微信搜索并關注“河北文化藝術服務云微信公眾號”點擊公眾號左下方“熱門服務”菜單,然后選擇“場館預約”或微信搜索“暢游冀“小程序→搜索“河北省群眾藝術館”→選擇河北省群眾藝術館,點擊“立即預約”進行預約;PC端請用電腦瀏覽器進入河北公共文化云(河北文化藝術服務云www.hebqyg.cn)進行預約。所有進館觀眾需提前一天進行實名制預約。 中辦、國辦《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印發以來,河北省作為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在全國率先印發出臺《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河北段)建設保護規劃》,聚焦基本建成目標,深入對標兩辦建設方案,聚焦四類主體功能區、五大工程建設任務,圍繞體制機制、法規規劃、重大項目、長城旅游風景道、長城標識系統、精品線路亮點活動和文旅產品、智慧長城、研究成果等方面,細致謀劃、狠抓落實,推出一系列標志性、示范性成果,力爭圓滿交出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河北答卷。 |
作者:河北文化網 |
微信
微博